和气体传感器打了20多年交道,近几年又和柔性、超声、光电、力敏等传感器携手,汉威科技这家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高科技企业,确实干了不少“潮”事儿。
除了守护家庭和工业场景的燃气安全,汉威科技还将传感器装上高档新能源汽车,随时紧盯动力电池状态,精准预警风险和守护乘车人员安全;柔性触觉传感器不仅大范围的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还可以与其研发的六维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一起,推动人形机器人更快走进诸多应用场景。
不知不觉间,曾经主要专注于工业安全场景的气体传感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正在争做AI时代的弄潮儿。汉威科技怎么样才能做到的?“坚守生态理念,把科学技术创新当作第一生产力。”汉威科技董事长任红军这样和记者说。12月4日,记者走进该公司,探寻众多“潮”元素及其背后的故事。
不久前,一家国内大型燃气集团找到汉威科技,希望有机会能够提供可测量异丁烷气体的激光云台类仪表。异丁烷是一种易爆气体,一般存在于天然气、裂解气中。
过去很久,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市场规模较小,此类传感器及相关仪表一直缺位,商业化也无从谈起。但汉威科技的产业生态覆盖从材料研发到激光器生产的所有环节,能够准确的通过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定制,守护千家万户用气安全。
时间回到1998年。这一年,拥有电子厂高级工程师和副厂长经历的任红军,白手起家创立了汉威科技,在传感器产业领域踏上了一条永无休止的赶“潮”之路。
“公司创立之初,气体传感器并不是一条热门赛道,但由于石化化工、燃气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市场需求非常明确。”任红军和记者说,创立之初,公司就树立了“潮”生态化发展理念,继而沿着传感器产业链进行持续创新和版图拓展。
联合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汉威科技相继攻破多项国内外行业技术壁垒,电化学传感器、红外光学传感器等相继摆上展台。一颗用于毒气检测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价格,也从早期的2000元被“打到”500元以下,而且更精准,极大降低了相关工业安全成本。
发展至今,汉威科技不仅成为国内气体传感器龙头,河南首家、国内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也通过内生培育和外延并购的方式,搭建了涵盖前端感知、中间仪表和后端AI数据系统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生态,产品涵盖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等门类,支撑加速转型综合传感器龙头企业。
通过汉威科技的物联网平台,可以时刻了解到沈阳市200万台燃气报警器的工作情况。而通过平台的算法,则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隐患并协助解决,更好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
创造性地将一个城市200多万台气体报警终端连接起来搭建物联网平台,汉威科技是业内的“吃螃蟹”者,目前已成功运行了5年,成为行业标杆。
“最‘潮’的科学技术创新,不仅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也要从市场最新的需求出发。”任红军介绍,公司从最早的点创新开始,就敏锐地意识到传感器应用的智慧化,往往是涵盖材料、工艺、电子和数字、通信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创新。
汉威科技目前已拥有化学、超声、柔性和光电四大技术平台。其中柔性传感器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消费电子、健康医疗、IOT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激光光源传感器可专门应用于气象领域,对大气云层进行仔细的检测;车载传感器不断获得主流车企定点。
任红军表示,公司研发创新正朝着上游与核心纵深发展,加快材料和传感器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步伐,推动产品工艺向芯片级别进发,探索高制程工艺芯片技术,让传感器体型更小、功耗更低、功能更全面,更易与AI技术融合集成在一起。
在现实的化工、燃气工业运行中,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易燃和有毒气体泄漏成为守护安全的重中之重,而部分气体无色无味的特性,则加大了相关巡检工作的难度。
通过整合红外气象云技术和激光传感技术,汉威科技推出了国内首款手持式非制冷气体泄漏检验测试仪器。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快速、高效检测数十种工业气体泄漏,锁定泄漏位置和探测泄漏气体浓度,栩栩如生的检测成像图片、视频可实时上传,护航工业安全运行。
此外,随着特斯拉、优必选等全球科学技术巨头纷纷推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最“潮”的领域。汉威科技超前布局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姿态控制惯性传感器等“新潮”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诸多应用场景。
任红军表示,公司正在围绕具身智能领域展开工作,提供涵盖触觉、嗅觉、红外视觉等一系列传感器解决方案,并与一些具备具身智能的厂家合作,开展相关测试和送样。
“下一步,汉威科技还将继续加码前端感知技术和AI技术创新,通过AI赋能与感知相结合,打造真正柔性智能传感器。”任红军表示,未来的很多品种传感器都是柔性的,以便更好地与具身智能等使用场景相适配,更好地服务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汉威科技26年深耕传感器领域,从研制气体传感器开始,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和前沿技术进步,逐步向多领域多场景拓展产品线。近年来,家电传感器大幅度增长,车载传感器定点取得新突破,半导体传感器支撑作用显现,超声波传感器成功推向市场,向多家机器人整机厂商提供指腹类传感器,MEMS传感器实现批量供货……汉威科技正在加快向综合性智慧传感器企业转型,开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大空间。
聚焦主赛道拓展新产品是汉威科技的创新密码,在“一米宽”的赛道上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场景拓展,开发满足市场新需求的新产品。为更好推动创新,公司除了打造汉威研究院创新核心平台,还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苏州和沈阳等地建立研发中心,优化创新布局,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新品种的研发和快速成势,以更好更快地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还持续深化与华为、小米、海尔、美的、方太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战略合作,强化协同研发,共建物联网生态圈。
随着以大模型、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渗透,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下游市场对传感器精度、效率、应用场景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如何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与AI更好地融合、多品种有效整合,慢慢的变成了传感器行业纵深发展的关键。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汉威科技还需秉承以创新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快速推进产品AI化、服务平台化,推出更多符合AI时代要求的新产品、新应用,站稳市场和创新“潮头”,为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11日,是国内知名的传感器企业,气体传感器、气体安全仪表龙头,领先的智能仪器仪表、智慧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公司致力于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智慧化业务,以“为万物赋灵,让生产和生活不断涌现新价值”为企业使命,建立完整的智慧化产业生态,并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为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工厂、智慧环保、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任红军,党员,正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南省人大代表,现任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于1998年创立汉威科技,2009年带领汉威科技首批登陆创业板,成为河南省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汉威科技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河南省头雁企业、河南省创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每年产销各类传感器超5000万支,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全球排名第二。
记者:提到汉威科技,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家气体传感器和仪表企业,更多与工业安全有关,好像与“潮”字距离较远。您如何理解“潮”字,怎样的企业才算是“潮”企?
任红军:以创新为核心的生态发展理念,是汉威科技最“潮”的表现。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依靠创新努力发展,随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确立了生态发展的理念,并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形成创新生态,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潮产品和应用生态。
我理解的“潮”,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代表市场最新的需求,也代表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沿。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又能为新时代的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的企业,才能算是真正的“潮”企。
任红军:汉威科技崇尚创新和改进,并围绕传感器材料、工艺等产业链环节持续创新。在与市场互动过程中,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构建自己的产业和创新生态,聚合创新要素,才能实现精准研发,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为确保站稳“潮头”,我们建设了以汉威研究院为核心,涵盖北上广深等地的国内研发生态,并积极建设全球研发创新体系。目前公司已实现从传感器材料、设计到工艺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少产品和应用已成为行业标杆。
记者:作为一家气体传感器“龙头”,汉威科技却打造了化学、超声、柔性和光电四大技术平台,还进一步布局物联网、MEMS芯片研发、晶圆制造和封测等,底层逻辑是什么?
任红军:一方面,传感器市场高度碎片化,尽管总量很大,但具体到某个产品的规模则偏小,新的品种和应用也代表着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近年来,市场对传感器应用需求综合、多样化特征日趋显著,融合创新和深度创新已成为主流。对于一个传感器企业来说,拥有自主的晶圆、芯片制造工艺平台,对于工艺经验积累、新产品研发至关重要,会强化融合创新、深度创新能力。
记者: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应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具身智能受到各方热捧。在推动AI赋能传感器方面,汉威科技做了哪些布局?
任红军:围绕物联网和AI,我们在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和数字加密等方面都有布局,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码前端感知技术、边缘端和云端AI技术,并通过三者融合,精准研发更智能、更精准和更小型化的智能传感器产品,实现云、边、端全栈AI加持。
同时,继续围绕具身智能开展工作,打造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让具身机器人能清楚看到花色、闻到花香,满足更多场景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民企强则经济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深入贯彻习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的有力支撑,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
近年来,河南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建议》,聚焦非公有制企业关切、直击发展痛点难点,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打造“万人助万企”金字招牌、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省经营主体突破1100万户,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提高9.5%,民营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形态趋势,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科学技术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营商环境慢慢的变好、产业体系越来越优,民营经济在淬炼中越发坚韧,一大批活力四射、理念新潮、科技感强的新豫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河南日报社“这些豫企相当潮”报道开展以来,一批矢志科学技术创新、持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宝藏河南非公有制企业被挖掘出来,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为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再遴选一批豫企,开展“这些豫企相当潮”第三季报道。这一些企业或是行业龙头,或是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具备极其重大作用。系列报道既有企业家访谈、专家点评、调研报告,也有探访视频、创意海报,近距离观察这些勇立潮头的企业,探究其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有助于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头”等大事、千金一“发”,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设有多家销售子公司,形成全球化市场营销网络,成为豫企出海的代表;聚焦家政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精耕细作,郑州圆方集团以科技赋能家政行业,经营事物的规模覆盖了智慧后勤、数字人力、专业母婴和社区健康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扎根河南、放眼世界,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PUS)在郑州建立全球第二总部,大力推进AI生态建设,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郑州,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浪潮,给民营经济开拓市场带来新机遇,更是这些河南“潮”企的底气所在。
“潮”涌中原,满目皆新。这些豫企的“潮”,既体现在产品独到、服务创新上,也反映出中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文化禀赋。当前,全国各地正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河南的“潮”企正以矫健的姿态奋勇争先。这寄托着中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将引领消费新潮流,书写豫企发展新篇章。